國地處大西洋東側(cè),受海洋暖流影響,終年溫潤多雨。入春以后,雨就開始連綿不斷。到夏天,雨水更多,且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晴帶雨傘是英國人的生活習(xí)慣,雨一來就撐起,雨一過就收起。
據(jù)說,英國人打傘始于17世紀。傳說中傘的發(fā)明者是丹尼爾·笛福所著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他因船只在大海失事而幸存,流落到荒島上,用樹枝葉制作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傘狀物。到18世紀晚期,讀過這部小說的人紛紛仿效。因此,英國最早的雨傘被人們稱為“魯濱遜之傘”。起始,打傘頗遭非議,認為“蒼天降雨就是為了讓人淋濕”,打傘是“藐視天意”。后來,打傘的人漸多,一些達官貴人仍不肯隨俗,認為雨傘是窮人的遮蔽工具,乘馬車才是高貴身份的象征。到19世紀初,據(jù)說英國著名將領(lǐng)威靈頓公爵上戰(zhàn)場時都打傘,而維多利亞女王則幾次將裝潢華貴的雨傘作為外交禮品贈人,同時也接受他人更加豪華的雨傘饋贈,雨傘由此在英國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