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蛇式眼鏡蛇科的一種劇毒蛇,是主要的食用、藥用蛇之一。人工飼養(yǎng)眼鏡蛇其一是為采毒;其二是為飼養(yǎng)一段時間后,賺取季節(jié)差價;其三是為觀賞而飼養(yǎng)。
?、?眼鏡蛇有哪些地方性的別名?主要分布在哪里?
眼鏡蛇別名過山峰、琵琶蛇、飯鏟頭、善萬蛇、吹泡蛇、扁頭風、牛皮蛇、彭頸蛇、白頸鳥、犁頭蛇、吹風蛇、蝙蝠蛇、萬蛇、烏肉蛇、犁頭撲、扇毒風、吹風鱉、飯匙頭等,屬前溝牙類毒蛇。
眼鏡蛇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西、貴州、云南、海南、四川、西藏和臺灣等省(區(qū))。
?、?眼鏡蛇有何特征和習性?
眼鏡蛇的主要行為特征是,在受到驚嚇或被激怒時,宜采取一種特殊的攻擊姿態(tài),即能將前半身豎起,頭平直向前,頸部膨扁,并發(fā)出“呼呼”的聲音;發(fā)生的同時,可迅速將體內毒液向敵害目標噴出,有時可噴1~2米遠。因此,又名“扇毒風”或“吹風蛇”。
眼鏡蛇的其他特征是頭部及體背黑褐色,頸部扁平膨大,背面有一對周圍白色、中央黑色的眼睛狀圈紋。當頭部擴展時,圈紋特別明顯,故得名“眼鏡蛇”;在廣東人看來又像飯鏟,便稱其“飯鏟頭”。頸腹面有兩黑點及一黑橫斑,軀尾背面常有均勻相間的白色細橫紋,幼蛇尤為明顯,腹面顏色較淺。尾長約11~21厘米。體長1~2米,最長者可達3米,是毒蛇中的較大型蛇類。
眼鏡蛇常棲于平原、丘陵、墳堆、墻基、洞穴、灌木叢、竹林及山腳水邊和住宅附近的濕地。主要白天活動捕食,天氣悶熱時會改在黃昏出洞,夜間亦能準確的咬擊目標。屬廣食性蛇類,主要以蛇類、鼠類、蜥蜴、鳥類、鳥蛋和蛙類為食。此蛇耐熱性極強,氣溫在35~38 ℃的陽光下能長時間忍受;但對低溫的耐受性較差,冬季溫度若低于9℃容易造成死亡。此蛇系卵生繁殖,5~6月交配,6~8月為產(chǎn)卵期,產(chǎn)卵數(shù)為7~18枚,經(jīng)50天左右和孵出仔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