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圖(http://www.yongtu.net/ http://www.bayongtu.com/)微觀點:微博重推廣,微信重客服
從第一次看到微信開始,我就想,這將是繼微博之后中國最有價值的營銷平臺,且,他將是可以超越微博的媒體平臺。
然而同樣是社會化媒體,微博和微信卻有著很大的不同。作為后起之秀,微信大搶微博的風頭,導致微博的關注度和熱度大大下降。于是有朋友認為,微信將取代微博,甚至斷言微博“必將沒落”。對此,永圖認為,微信與微博不但不會沖突,而且會是很好的互補關系。
微博和微信的區(qū)別是什么?做一個比喻,微博好比是在街頭、在大庭廣眾之下做演講,來聽的人很多,通過這種方式來讓更多人認識你,也有很多陌生人來圍觀和評論你的觀點,但他們卻無法靜下心來很好跟你認識和交流。
而微信如同一群朋友的聚會,大家圍繞在一個屋子里,很親切地交流和探討某個話題。通過這種交流,大家互相學習,加深感情。
在沒有微信這種“屋子里”的交流方式之前,即使朋友之間的聚會和交流,也只能在微博這個“大庭廣眾”之下進行;而有了微信之后,大家發(fā)現(xiàn),我的一些內(nèi)心感悟和生活體驗,無須拿到大庭廣眾之下分享,于是紛紛走進微信的屋子里“私聊”。這就是短期內(nèi)微信大搶微博風頭的原因。但是,那些需要大庭廣眾只下才說的話,微信是取代不了的。換句話說,微信只是“分擔了微博本來不應該承受的任務”。
微博的廣度決定其在營銷推廣上的優(yōu)勢,而微信在熟人間的溝通深度,和周圍的人溝通上具有優(yōu)勢,兩者是廣度與深度的互補,相得益彰。
基于微博和微信屬性的不同,決定了他們兩者的作用:微博更合適做推廣,微信更適合做客服。蒙牛和小米就是采用了這樣的策略把微博和微信完美結(jié)合起來,同時將兩個平臺打通。如何打通呢?在這里簡單介紹蒙牛的做法:
首先是內(nèi)容的打通,在這方面蒙牛的“你的疑問,我的責任”便實現(xiàn)了“雙微”的互通。蒙牛首先將“你的疑問,我的責任”活動發(fā)布于微博,并借助微博傳播。將有疑問的粉絲引入蒙牛微信,然后在微信上回答粉絲的問題。進而,根據(jù)和粉絲的互動,將微信上的焦點問答、有趣的對話再曬到微博上進行二次傳播。
其次是粉絲的打通,微博上的粉絲很大部分也可以轉(zhuǎn)化為微信的粉絲,一旦粉絲轉(zhuǎn)化成功,他很可能主動將微信上的內(nèi)容放到微博上來傳播。比如不少杜蕾斯微信的關注者就經(jīng)常將一些有趣對話放到微博上,放大杜蕾斯微信曝光量的同時,吸引更多人關注杜蕾斯的微信。
結(jié)束語:
微博、微信是這幾年中,國內(nèi)出現(xiàn)的最值得關注的溝通工具,其兩者都必將產(chǎn)生深遠影響,且隨著用戶理解的深入,和傳播公司對于傳播功能的開發(fā),將對未來的品牌傳播產(chǎn)生深遠影響。但,隨著用戶傳播趨勢:由泛眾到小眾,由求廣度到深度,由一人論道到百家爭鳴的趨勢發(fā)展,微信超越微博成為最大的營銷平臺是必然,但微信取代不了微博。兩者由于影響的細分市場的不一樣,并長期共存,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