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翡翠原石的買賣是珠寶界最神秘的一種交易,她的神秘就在這“賭”字上,因而買主又有賭玉、賭石的說法。
一般僅從外表,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廬山”真面目。即使到了科學昌明的今天,也沒有一種儀器能通過這層外殼很快判出其內(nèi)是“寶玉”還是“敗絮”。因而買賣風險很大,也很“刺激”,故稱“賭”。賭贏了利潤很大,所以這種買賣從古到今歷久不衰。
傳說緬甸玉石商人賭石后,當真正切開加工時,一般不敢親自在場,而是在附近燒香、求神保佑。如果切開的賭石內(nèi)有許多水靈剔透的翠綠,一夜之間便可成為富翁;如果切開賭石后其本質(zhì)是一塊外綠內(nèi)白的灰沙頭,一夜之間就會傾家蕩產(chǎn)。
清至民國年間,珠寶行業(yè)有個行話叫“賭行”,所謂“賭行”,指的是珠寶玩家到珠寶行尋覓翡翠的一雙慧眼。翡翠貿(mào)易尤其是原石貿(mào)易,成功倚仗著運氣,就象賭博、彩票一樣對未來投資。據(jù)清代檀萃所著的《滇海虞衡志》記載:“玉出南金沙江,江昔為騰越所屬,距州兩千余里,中多玉。夷人采之,撇出江岸各成堆,粗礦外獲,大小如鵝卵石狀,不知其中有玉、并玉之美惡與否,估客隨意買之,運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見翡翠,平地暴富矣!”這就是現(xiàn)今中緬和緬泰邊境“賭石”交易的歷史淵源。
所謂賭石,就是用璞玉來賭博。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塊賭石是“和氏壁”。相傳在二千年前的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他發(fā)現(xiàn)了一塊玉璞。先后拿出來獻給楚國的二位國君,國君以為受騙而先后砍去了他的左右腿。卞和無腿走不了,他抱著玉璞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后來楚文王知道了,他派人拿來了玉璞并請玉工剖開了它。結(jié)果得到了一塊寶石級的玉石。這塊寶石被命名為“和氏壁”。后來這塊寶石被趙惠王所擁有,秦昭王答應用十五座城池來換這塊寶石,可見這塊寶石價值之高。這塊寶石后來雕成了一個傳國玉璽,一直到西晉才失傳。
奇石圖片(http://www.yyy999.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