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所用的青料系國產(chǎn)的浙江青,中期多用云南珠明料??滴跚嗷ㄓ?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分水”法將青鈷料調制成不同濃度,因而能繪出深淺不同的色澤,人稱“青花五彩”,層次多的達七至九層。在康熙朝的六十年間,青花色調有些變化,早期為灰藍色偏深,中期為翠藍色,晚期青花藍色淺淡。這是其他朝的青花瓷所不能企及的。另外,康熙青花瓷在青花部位由于凃抹方法之故,常有指紋印出現(xiàn),這也是鑒識的一個特征。由于時代久遠,鑒識康熙青花,不僅要看其發(fā)色層次,更要觀察其發(fā)色是否下沉,同時它又不是死板的,迎光應可看到其青花發(fā)色是靈動明亮的。凡青花發(fā)色干枯呆滯而毫無生氣者,十有八九是仿品無疑。禮品陶瓷
康熙瓷的胎質十分堅硬精細,所使用的是既潔白細密又含鐵等雜質很少的麻倉土。這是一種優(yōu)質瓷土。但由于時代條件的限制,康熙瓷的器底仍能見到點點黑疵。這種既潔白精細、堅硬緊密,又在器底能見鐵質黑疵者,才是康熙瓷胎質特點的典型表現(xiàn)。另,康熙朝的瓶、碗、盤、罐由于制胎的方法所致,器底均有明顯的旋紋痕。凡器底不見旋痕又光潔無一黑疵者,須小心對待。在鑒識時必須仔細觀察上述所有的特征。早期康熙瓷胎釉間少見火石紅。
康熙時制瓷,除了當時的一種漿胎瓷(數(shù)量很少)外,釉質都是非常緊密的,釉面極其光潤,胎釉結合十分密致。由于單色釉和釉上彩的發(fā)展,在當時,除了青花加彩外,也多見豆青、天藍、灑藍、黃釉、綠釉等釉色和漿胎器上加上青花的新品種??滴醯挠陨嘞登喟咨魑锏膬韧庥陨珣且恢碌?。
考察其形制和紋飾。當然,這其中,諸如在形制上筆筒有束腰感,早期器物足壁內外常斜削呈尖狀,二層臺底的器物折角須是直角;在紋飾上繪畫呈規(guī)矩化,出現(xiàn)“刀馬人”等故事圖案,人物畫法仿照陳老蓮風格,早中期山水畫風從南宋畫院畫風等等,這些在考察時均須仔細識別。然而,形制和紋飾都是可以仿制的,因此,這些是必要參考因素,然又不是最終判定依據(jù)。更主要的是除了上述幾點以外,還是要仔細觀察器物有否真正的老氣,千萬不要被人工偽造的“老氣”、“舊氣”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