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科幻巨作《E.T》嗎?在這部號稱“傳世的童話”科幻電影里,直到過半才開始出現(xiàn)除艾略特的媽媽外其他成人的臉,前半部幾乎所有畫面,都是站在孩子和小外星人的視覺角度拍攝的,因為導演不想讓成年人在片子中“引人注目”,這就讓“整部片子擺脫了成年人居高臨下拍兒童影片的說教味”。正是因為導演、攝影師及制作團隊的良苦用心,才成就了這部純粹又經(jīng)典的傳奇。由這部作品借鑒而來的,是微電影拍攝要舍得放棄與故事無關的鏡頭,選擇合適的拍攝角度和鏡頭畫面,將精簡法則運用到微電影拍攝中,片子的敘述張力將更強。
一般而言,微電影拍攝中,對于充斥著人物的困境、無力感以及被攻擊情況的片子多采用俯角鏡頭,這些拍攝角度會給人一種全知的感覺,如同上天注視著事物的命運。此類鏡頭也會凸顯環(huán)境,使環(huán)境看起來似乎可以吞噬角色,使人物顯得卑微無助。而對于無需用鏡頭角度來做價值判斷的情況,則偏向中性的水平角度拍攝,這種角度不帶有情感,讓觀眾自己做判斷。對于強調(diào)英雄主義的微電影拍攝中,多用仰角鏡頭,會增加主體的重要性,使物體在觀眾前方展開,甚具威脅性,能增加被攝物的高度,并且?guī)в写怪毙Ч?/span>,動作速度感增加了,尤其是暴力鏡頭。而在需要擴展視野和醉漢視覺的微電影拍攝中,多用傾斜角度。這種鏡頭一般用于主觀鏡頭較多。
每一部微電影拍攝中,都要剔除冗雜的視角,根據(jù)題材選好拍攝角度,讓鏡頭更有表現(xiàn)力。用略有變化的角度,渲染含蓄的情感,用極端的角度,凸顯某個重要畫面。角度由攝影機的位置來決定,與被攝物體沒有關系。仰角與俯角所攝下的人物意義自然是相反的,雖然內(nèi)容是同樣的人或物,但觀眾所得到的信息卻是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