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綠松石鑒定標準
英文稱號:turquoise
礦藏(巖石)稱號:綠松石
化學成分:CuAl6(PO4)4(OH)8.5H2O
結(jié)晶狀況:一般呈塊狀或皮,過狀隱晶質(zhì)集合體
多見色彩:淺至中等藍色、綠藍色至綠色,常有斑駁、網(wǎng)脈或暗色礦藏雜質(zhì)。
光澤:蠟狀光澤至玻璃光澤。
解理:無。
摩氏硬度:5-6
密度:2.76(+0.14,-0.36)g/cm3
光性特征:非均質(zhì)集合體。
多色性:無。
折射率:1.610-1.650,點測法一般為1.61。
雙折射率:集合體不行測。
紫外熒光:長波:無至弱,綠黃色;短波:無。
吸收光譜:偶見420,432,460nm中至弱吸收帶。
擴大查看:多見暗色基質(zhì)。
特別光學效應(yīng):未見。
優(yōu)化處理: 浸蠟:外表浸蠟用來封住細微的孔洞。熱針熔蠟,密度低,擴大查看。
塑料充填:在綠松石外表寫入有色或無色的塑料使其外表光潔,色彩艷麗。密度低,熱針可使有機物溶化,紅外光譜測定有機物,擴大查看。
充填處理:用加了金屬的環(huán)氧樹脂等資料充填孔洞。擴大查看,熱針,紅外光譜。
染色處理:用黑色液狀鞋油等資料染色,仿照暗色基質(zhì)。擴大查看,熱針熔化。
主要判定項目:密度、折射率、吸收光譜、擴大查看、紅外光。
綠松石的物理特性
形態(tài):三斜晶系,隱晶質(zhì),罕見細小晶體,只要在顯微鏡下才干見到。
斷口:貝殼狀到粒狀(與孔系度有關(guān))。
硬度:細密塊狀者摩氏硬度為5~6,孔系度大者摩氏硬度較小。
耐性:白堊狀者耐性小,易開裂,細密者耐性好。
條痕:白色或綠色。
相對密度:2.4~2.9,規(guī)范值為2.76
透明度:一般不透明。
光澤:拋光面為油脂玻璃光澤,斷口上為油脂昏暗光澤。
包裹體:常有黑色斑點或黑色線狀褐礦或別的氧化鐵包裹物。
折射率:N8=1.65,NM=1.62,NP=1.61。因為綠松石常呈綠色集合體,在寶石折射儀上只要一個讀數(shù),平均值約為1.62。
雙折射率:晶體雙折射率(DR)強,DR=0.040。但在寶石學測驗中并無顯現(xiàn)。
光學特性:晶體二軸晶正光性,2Y=40。因為綠松石一般不透明,所以不能供給寶石學測驗數(shù)據(jù)。
色彩:天藍色,極具特征性,以至于成了一種規(guī)范色----綠松石色。其他有深藍、淡藍、湖水藍、藍綠、蘋果綠、黃綠、淺黃、淺灰色。銅致使了藍色,鐵在化學成分中能夠替代部分鋁,使綠松石出現(xiàn)綠色,水的含量也影響著藍色的色彩。
吸收光譜:在強的反射光下,偶然可見兩條中等至微弱的藍區(qū)432納米和420納米吸收帶,有時在460納米處可見模糊不清的吸收帶。
發(fā)光性:在紫外線長照射下有淡黃綠色到藍色的熒光,短波熒光不顯著。X射線照射下也無顯著的發(fā)光景象。
熱學性質(zhì):遇熱一般會爆裂成碎片,變?yōu)楹稚?,火焰下呈綠色。
酸:在鹽酸中溶解很慢。
綠松石的質(zhì)地和用途
綠松石的質(zhì)地對比軟,非常簡單被磨損?;瘜W性質(zhì)不穩(wěn)定,遇酸會受腐蝕溶解。綠松石在高溫下特易變色,甚至較長時刻的暴曬和受汗水浸泡,也會使綠松石變色。這些都是在佩帶和保藏過程中有必要留意的。
大多數(shù)綠松石有孔,會吸收擦手油、潤唇膏和香水等,雖然在中國的傳統(tǒng)工藝中,會給綠松石外表涂上一層石蠟,以添加綠松石的色澤,同時也起到了維護綠松石的作用,但在佩帶時仍應(yīng)留意汗跡、油污等,避免與化妝品和肌膚油脂過多的觸摸,避免損壞寶石。因綠松石多孔隙,留意鑒別時避免用重液測密度,由于三溴甲烷、二典甲烷會使綠松石變色。綠松石色彩嬌嫩,怕污染,應(yīng)避免與茶水、肥皂水、油污、鐵銹和酒精等觸摸,以防順孔隙進入寶石變色。
綠松石怕高溫,不能直接火烤和陽光直射,避免褪色、迸裂、干裂。長時刻大日光曝曬會使綠松石因失水而發(fā)生裂紋和退色,過高溫度的烘烤會使綠松石變碎易脆。某些印第安手藝首飾制造的很精美,修補費也很昂貴??墒倾y的導(dǎo)熱率很高,在修補銀首飾時,溫度難以操控,而鑲嵌在上面的綠松石會因溫度過高而碎裂。由于那些寶石是和金屬材料粘接在一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