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熱能分布
我國是以中低溫為主的地熱資源大國,全國地熱資源潛力接近全球的8%。據(jù)國土資源部初步評價,我國淺層地熱能資源量相當于95億噸標準煤,年可利用量約3.5億噸標準煤;常規(guī)地熱能資源量相當于8530億噸標準煤,年可利用量約6.4億噸標準煤;干熱巖地熱能理論資源量相當于860萬億噸標準煤,約為2013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0多萬倍。
高溫(>150℃)對流型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西藏、騰沖現(xiàn)代火山區(qū)及臺灣地區(qū);中溫(90~150℃)、低溫(<90℃)對流型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帶如廣東、福建、海南等省區(qū);中低溫傳導型地熱資源,分布在華北、松遼、四川、鄂爾多斯等地的大中型沉積盆地之中。
地熱資源一般包括低溫水熱系統(tǒng)、地壓地熱系統(tǒng)、干熱巖系統(tǒng)、熔巖系統(tǒng)等。 低溫水熱系統(tǒng)為蒸汽地熱田和熱水地熱田兩種.蒸汽田易于開發(fā),但儲量很小,只占地熱資源的0.5%,而地熱水資源的儲量較大,占地熱資源的10%左右。其溫度范圍也很廣,從接近于室溫到高達390℃。 地壓地熱系統(tǒng)是指在高壓下由深部地層可以提取的含有可溶性甲烷(沼氣)的高鹽分熱水,水溫可達l 50~250℃左右。 干熱巖系統(tǒng)是地層深處具有150~650℃左右溫度的熱巖層,這里由于滲透性差,不存在流體,所以叫做干熱巖。 熔巖系統(tǒng)是指溫度為650~1200℃處于塑性狀態(tài)或完全熔化的熔巖.其埋藏部位最深,據(jù)估計約占已探明地熱資源的40%。
所謂地熱資源是指地球內(nèi)部蘊藏的巨大熱能,這種熱能通過火山爆發(fā)、溫泉、間歇噴泉、巖石的熱傳導等形式源源不斷地帶出地表,這就是地熱能。據(jù)專家推算,每年從地球內(nèi)部傳到地球表面的熱量,相當于370億噸標準煤燃燒時發(fā)出的熱量。有人做過這樣的估計,如果把地球上儲存的煤炭全部燃燒釋放出來的熱量作為100,那么地球內(nèi)蘊藏的地熱能總量約為煤的17億倍。然而,地熱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受地熱熱儲的埋深、資源的類型、開采技術手段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這么巨大的地熱能在現(xiàn)階段是不可能都取出來利用的。
開采的困難并沒有阻止人類對地熱的開發(fā)。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利用熱泉治病和洗浴,這是人類開發(fā)和使用地熱資源的最初形式之一,隨后人們又開始利用地熱發(fā)電,并有了很多成功實踐。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83個國家在進行這方面的工作,其中50多個國家具有相當?shù)拈_發(fā)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