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線針輪減速器的發(fā)展
1926年德國人L.Braren發(fā)明了擺線針輪減速器,他是在少齒差行星傳動結構上,首先將變幅外擺線的內(nèi)側等距曲線用作行星輪齒廓曲線而把圓形作為中心輪齒廓曲線,和漸開線少齒差行星傳動模式一樣,保留z—X—F類N型行星齒輪傳動。
擺線針輪減速機是一種采用K-H-V少齒差行星傳動原理的新穎傳動裝置。其傳動過程如下:在輸入軸上裝有一個錯位180度的雙偏心套,在偏心套上裝有兩個稱為轉臂的滾柱軸承,形成H機構,兩個擺線輪的中心孔即為偏心套上傳臂軸承的滾道,并由擺線輪與針齒輪相嚙合,組成差為一齒的內(nèi)嚙合減速機構。
在輸入軸上裝有一個錯位180o的雙偏心套,在偏心套上裝有兩個滾柱軸承,形成H機構,兩個擺線針輪的中心孔即為偏心套上轉臂軸承的滾道,并由擺線針輪與針齒輪上一組環(huán)形排列的針齒相嚙合,以組成少齒差內(nèi)合減速機構,(為了減少摩擦,在速比小的減速機中,針齒上帶有針齒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