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上至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都以“孝”為修身立德的根本。
“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gè)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序而詩之,用訓(xùn)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圖詩》、《女二十四孝圖》等,流傳甚廣。在傳統(tǒng)的木雕、磚雕和刺繡上,常見這類題制的圖案。<BR>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個(gè)故事,不同說法通常僅僅是不同順序的排列:<BR> 一、孝感動(dòng)天 二、戲彩娛親三、鹿乳奉親 四、百里負(fù)米 五、嚙指痛心 六、蘆衣順母七、親嘗湯藥 八、拾葚異器 九、埋兒奉母 十、賣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親 十二、涌泉躍鯉 十三、懷橘遺親 十四、扇枕溫衾 十五、行傭供母 十六、聞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筍 十八、臥冰求鯉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飽血 二十一、嘗糞憂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滌親溺器 二十四、棄官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