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門前的銅大缸又叫門海,放在太和殿左右兩邊。意義是消防。殿屬土,若著火,在五行中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這樣就有無窮無盡的水,所以叫門海。有些缸上一道道刮痕,是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是把上面的金刮走留下的。 紫禁城內(nèi)的宮殿周圍,陳列著無數(shù)引人注目的“吉祥缸”(也稱“太平缸”)。歡迎來電旭升銅雕,咨詢銅大缸。
宮中設(shè)置大量銅缸的初意圖是用來防火的,但其實際存在的價值絕不僅僅局限于消防,同時它還是宮內(nèi)大殿、庭院中不可或缺的陳列品。清代宮中各處陳設(shè)吉祥缸的質(zhì)地、大小、多少都要隨具體的環(huán)境而定。鎏金銅缸等級高,因此要設(shè)列在皇帝上朝議政的太和殿、保和殿兩側(cè)以及用于“御門聽政”的乾清門外紅墻前邊。而在后宮及東西長街,就只能陳設(shè)較小的銅缸或鐵缸了。
定做銅大缸,找旭升銅雕,我們竭誠為您服務(wù)。
北京故宮的銅大缸,冬天,大缸被凍住怎么辦?旭升銅雕了解到,為了防止大缸里的水冬季結(jié)冰,每到十月至翌年二月,都要在缸外套上棉套,缸上加蓋,氣溫特別低時,還要在缸下燒炭加溫。據(jù)<大清會典>記載,宮--有大缸308口。但隨著歲月的消逝,如今只剩下了231口。這些大缸分為銅質(zhì)鎏金大缸、銅缸、鐵缸三種,距今最早的大缸為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鑄造的鐵缸。明代鐵缸造型上奢下斂,銅大缸制作,古樸大方,缸的兩耳均加有鐵環(huán)。銅缸則大多為清代鑄造,大缸的兩耳加獸面銅環(huán),腹大口收,工藝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