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對巨大陣勢條件的順應(yīng)本事強。無論是山地、丘陵、高原,還是平地、坡地、山梁;無論是陰坡地、陽坡地,還是山頂、溝谷,沙棘都能載種、生長。特別是,沙棘可以向70°的陡坡地擴展生長。在海拔200米的遼寧省建平縣,以及海拔5020米的青藏高原,沙棘均可以生長。 沙棘對種種土壤條件的順應(yīng)性強。沙棘耐貧瘠,耐鹽堿。在柴達木盆地,在戈壁鹽堿地上(含鹽量0.6—1.1%),沙棘可以正常生長。 沙棘對大天然風(fēng)沙雨水的變革順應(yīng)性強。多風(fēng)沙地區(qū),喬木及別的灌木不生長,而沙棘卻能生長。沙棘耐干旱,抗風(fēng)沙。一樣通常來說,年降水量在250—80O毫米的地區(qū),沙棘都能生長。年降水量300—500毫米的地區(qū),沙棘生長良好。 沙棘耐修剪,耐蹂躪,抽芽力強,不易熏抱病蟲害。
沙棘的特征分為兩個方面: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灌木或小喬木,雌雄異株;植株高1~2米,有時可達8米,具棘刺;幼枝及幼葉具銀白色鱗片,有時具白色星狀柔毛,老時脫落或部分脫落;單葉互生,窄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8厘米;寬4~8毫米;花序生于幼枝基部,無花瓣,萼片2,深裂,花先葉開放;果實圓球形,直徑5~8毫米,橙黃色;花期4~5月,果期9月。生于海拔1000~3500米高山峽谷、坡地、溝谷。
性效特征:沙棘味酸、苦,性平,人脾、胃、肺、肝經(jīng)。能補脾益氣,開胃消食,益氣生津,可用治脾氣虛弱或脾胃氣陰兩傷,癥見食少納差、消化不良、脘脹腹痛、體倦乏力等。又補肺斂肺,止咳祛痰,用于肺虛久咳或咳喘痰多。還有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之功,可用治胸痹心痛、跌打損傷、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瘀血證。
各國學(xué)者經(jīng)過長期研究驚奇的發(fā)現(xiàn),沙棘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富含維生素的植物。沙棘果中含VC、VE、VA、胡蘿卜素、葉酸、VB1、VB2、VB6等190多種活性物質(zhì),并且和人體所需比例非常接近。其中VC含量堪稱“水果之王”。
適宜人群:
1、消化系統(tǒng)不良人群
由于沙棘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有機酸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可以促進胃酸的生物合成,刺激胃液分泌。因而沙棘具有消食化滯、健脾養(yǎng)胃、疏肝理氣的作用。對于消化不良、腹脹痛、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腸炎、慢性便秘均有極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