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或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實。前者習(xí)稱“北五味子”,后者習(xí)稱“南五味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曬干或蒸后曬干,除去果梗及雜質(zhì)。唐等《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為南、北二種。古醫(yī)書稱它荎蕏、玄及、會及,最早列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上品中藥,能滋補強壯之力,藥用價值極高,有強身健體之效,與瓊珍靈芝合用治療失眠。
1簡介
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北五味子質(zhì)比南五味子優(yōu)良。北五味子呈不規(guī)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果肉柔軟,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xiàn)“白霜”。種子1~2,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后,有香氣,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產(chǎn)地為東北地區(qū)及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南五味子粒較小。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干癟,皺縮,果肉常緊貼種子上。
2形態(tài)特征
落葉木質(zhì)藤本,除幼葉背面被柔毛及芽鱗具緣毛外余無毛;幼枝紅褐色,老枝灰褐色,常起皺紋,片狀剝落。葉膜質(zhì),寬橢圓形,卵形、倒卵形,寬倒卵形,或近圓形,長 (3) 5-10 (14) 厘米,寬 (2) 3-5 (9) 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部邊緣具胼胝質(zhì)的疏淺鋸齒,近基部全緣;側(cè)脈每邊3-7條,網(wǎng)脈纖細不明顯;葉柄長1-4厘米,兩側(cè)由于葉基下延成極狹的翅。雄花:花梗長5-25毫米,中部以下具狹卵形、長4-8毫米的苞片,花被片粉白色或粉紅色,6-9片,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6-11毫米,寬2-5.5毫米,外面的較狹小;雄蕊長約2毫米,花藥長約1.5毫米,無花絲或外3枚雄蕊具極短花絲,藥隔凹入或稍凸出鈍尖頭;雄蕊僅5 (6) 枚,互相靠貼,直立排列于長約0.5毫米的柱狀花托頂端,形成近倒卵圓形的雄蕊群;雌花:花梗長17-38毫米,花被片和雄花相似;雌蕊群近卵圓形,長2-4毫米,心皮17-40,子房卵圓形或卵狀橢圓體形,柱頭雞冠狀,下端下延成1-3毫米的附屬體。聚合果長1.5-8.5厘米,聚合果柄長1.5-6.5厘米;小漿果紅色,近球形或倒卵圓形,徑6-8毫米,果皮具不明顯腺點;種子1-2粒,腎形,長4-5毫米,寬2.5-3毫米,淡褐色,種皮光滑,種臍明顯凹入成U形?;ㄆ?-7月,果期7-10月。
華中五味子 S.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常被誤認為本種作為中藥五味子代用品。除花特征外,本種的葉通常中部以上最寬,葉背側(cè)脈及中脈被柔毛;外果皮具不明顯的腺點,種子較大等可以識別。
3生長環(huán)境
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溝谷、溪旁、山坡。
五味子喜微酸性腐殖土。野生植株生長在山區(qū)的雜木林中、林緣或山溝的灌木叢中,纏繞在其它林木上生長。其耐旱性較差。自然條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濕度均衡適宜的土壤上發(fā)育最好。
4分布情況
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寧夏、甘肅、山東。生于海拔1 200-1 700米的溝谷、溪旁、山坡。也分布于朝鮮和日本。模式標(biāo)本采自于我國東北部。
5栽培技術(shù)
繁殖方法
野生五味子除種子繁殖外,主要靠地下橫走莖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進行了扦插,壓條和種子繁殖的研究。其結(jié)果扦插壓條雖然也能生根發(fā)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難,處理時要求條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種子繁殖。種子繁殖方法簡單易行,并能在短期內(nèi)獲得大量苗子。
選種方法
種子的選擇五味子的種子最好在秋季收獲期間進行生穗選,選留果粒大、均勻一致的果穗作種用,單獨干燥和保管。干燥時切勿火烤、炕烘或鍋炒??蓵窀苫蜿幐桑磐L(fēng)干燥處貯藏。
種子處理
(1)室外處理于結(jié)凍前將選作種用的果實,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漲起時搓去果肉。五味子的秕粒很多。出種率60%左右,在搓果肉的同時可將浮在水面上的秕粒除掉。搓掉果肉后的種子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種子充分吸水,每隔兩天換一次水,在換水時還可清除一部分秕粒。浸泡后撈出控干與2-3倍于種子的濕砂混勻,放入室外準(zhǔn)備好的深0.5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蓋10-15厘米的細土,再蓋上柴草或草簾子,進行低溫處理。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種。
(2)室內(nèi)處理2月下旬將種子移入室內(nèi)清除果肉,拌上濕砂裝入木箱進行砂藏處理,其溫度可保持在5℃-15℃之間,翌春即可裂口播種。
播種育苗
1.育苗田的選擇。育苗田可選擇肥沃的腐殖土或砂
質(zhì)壤土,也可選用老參地。育苗以床作為好,可根據(jù)不同土壤條件做床,低洼易澇,雨水多的地塊可做成高床,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較少的地塊可做成平床。不論哪種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層,床寬1.2米,長視地勢而定。床土要耙細清除雜質(zhì),每平方米施腐熟廄肥5-10千克,與床土充分攪拌均勻,摟平床面即可播種。
2.播種時期和方法。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種經(jīng)過處理的種子,條播或撒播。條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種量30克左右。也可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種當(dāng)年鮮籽,即選擇當(dāng)年成熟度一致,粒大而飽滿的果粒,搓去果肉,用清水漂洗一下,控干后即可播種。
3.苗田管理。播種后搭1-1.5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草簾或葦簾等遮蔭,土壤干旱時澆水,使土壤濕度保持在30%-40%,待小苗長出2-3片真葉時可撤掉遮蔭簾。并要經(jīng)常隊長昌,保持清潔,翌春即可移栽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