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在光照時間短、強度低的冬春季節(jié),使大棚多采集陽光,對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以下步驟能夠幫助使用者大大提高連棟溫室大棚的采光程度。
一、合理布局。在大棚內種植不同種類的蔬菜時,應遵循“北高南低”的原則,使植株高矮錯落有序,盡量減少互相遮擋現象。同一種蔬菜移栽,力求苗子大小一致,使植株生長整齊,減少株間遮光。同時以南北向做畦定植為好,使之盡量接受陽光。
二、保持棚膜潔凈。棚膜上的水滴、塵土等雜物,會使透光率下降30%左右。新薄膜在使用2天、10天、15天后,棚內光照會依次減弱14%、25%、28%。因此,要經常清掃,沖洗棚面的塵埃、污物和水滴,保持膜面潔凈,以增加棚膜的透明度。下雪天還應及時掃除積雪。
三、選用無滴薄膜。無滴薄膜在生產的配方中加入了幾種表現活性劑,使水分子與薄膜間的親合力大大減弱,水滴則沿薄膜面流入地面而無水滴產生。選用無滴薄膜扣棚,可增加棚內的光照強度,提高棚溫。
四、合理揭蓋草簾。在做好保溫工作的前提下,適當提早揭去保溫用的草簾和延遲蓋簾,可延長光照時間,增加采光量。一般太陽出來后0.5-1小時揭簾,太陽落山前半小時再蓋簾。特別是在時雨時停的陰雨天里,也要適當揭簾,以充分利用太陽的散射光。
五、設置反光幕。用寬2米、長3米的鍍鋁膜反光幕,掛在大棚內北側使之垂直地面,可使地面增光40%左右,棚溫提高3-4℃。此外,在地面鋪設銀灰色地膜也能增加植株間的光照強度。
六、搞好植株整理。及時進行整枝、打杈、綁蔓、打老葉等田間管理,有利于棚內通風透光條件。
溫室大棚搭建的合理步驟
首先注重技術環(huán)節(jié)。一些人總是覺得,搭建溫室大棚就是為了保暖,隨便搭起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如果溫室大棚搭建的不合理將影響到整個溫室大棚的牢固性,如果在放線時,線一定要貼著地這樣打孔時才更好打些,其實搭建溫室大棚的科技含量并不低,還是需要一定的合理步驟才行。
建造秋季溫室大棚就在8月份。一般是在秋季的莊稼收割完畢就開始整地,在春節(jié)之前就可以收到在溫室大棚內的第一批蔬菜。
由于溫室大棚是一種相對固定、使用時間較長的栽培設施,需要花費精力和財力,因此在建造之前必須進行規(guī)劃,尤其是面積較大、集中連片的大棚基地,更要根據自然環(huán)境條件,對溫室大棚的方向和布局,基地內的道路、溝渠、水池、住房等設施進行科學合理統(tǒng)籌安排,這樣才能保證方便將來的生產管理以及土地的有效利用,為高產高效奠定基礎。
一般來說,應選擇交通方便,地勢平坦、開闊,排水方便,有蓄水池、河流或地下水豐富,地勢高燥,避風向陽,地下水位0.5米以下,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方。最好選擇水稻田,當然下濕田要除外。
此外,溫室大棚走向也很重要。一般以南北向或略偏西南為好。即南北為大棚長,東西為棚寬。東西兩棚間距0.8-2米,中間有一寬800厘米以上的小水溝。南北兩棚間距3-5米左右,用于挖水溝、安供水管道、修建通行道路等。棚距在能正常生產的基礎上,這樣土地的利用率越高。
PC板智能溫室優(yōu)勢
PC板智能溫室也可稱為大型的智能溫室,主要采用了多層或者單層PC中空板做為覆蓋材料的,因此結合了傳統(tǒng)溫室、玻璃溫室的優(yōu)點于一身。
覆蓋材料,PC板與其他覆蓋材料相比,具有保溫好,輕便,抗老化性能。
.溫室本身的防結露性能,而且具有結構堅固,抗風雪能力強等顯著特點;
.溫室屋面采用小截面輕鋼結構承重,跨度大,排水能力強;
.屋頂相對低矮,容易實現室內外環(huán)境調控,節(jié)約冬季運行成本;
.溫室和大屋脊溫室內部均可自由設置隔斷,利于分區(qū)管理,適合大規(guī)模連棟建造。
PC板智能溫室采光好,保暖、節(jié)能、結構輕便,防結露(防結露涂層工藝),抗沖擊能力強等。但是,透光性相比玻璃溫室還是略微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