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德國化學家本生發(fā)明了被稱為“本生燈”的氣體燃燒裝置,這是一種裝氧氣與可燃性氣體混合燃燒而產生高溫的裝置。在“本生燈”出現之后不到一年,英國的霍丁頓·安東·史密斯公司發(fā)明了世界上具用氣體燃料的家用取暖裝置。后來,燃氣灶的逐漸普及及煤氣的源源供應,便形成了今天的燃氣灶具。
1、起步階段(1980年以前):產品結構簡單,功能單一嵌入式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中國的燃氣事業(yè)的發(fā)展還比較落后,城市燃氣的普及程度非常低,僅有百分之十幾,廣大農村幾乎沒有人使用燃氣。那時,燃氣灶處于起步階段(1980年以前),產品結構簡單,功能單一。
分類
1.按使用氣種分為:天燃氣灶、人工煤氣灶、液化石油氣灶電磁灶
2.按材質分為:有鑄鐵灶、不銹鋼灶、搪瓷灶
3.按灶眼分為:單眼灶、雙眼灶、多眼灶;
4.按點火方式分為:電脈剖點火灶、壓電陶瓷點火灶艾一若灶具
5.按安裝方式分為:臺式灶、嵌入式灶內嵌式灶具的進風方式目前有下進風、上進風和側進風三種方式。
1.下進風式顧名思義是通過灶具下方進入新鮮空氣以提供充分燃燒所需的氧,好處是火頭大,熱負荷高,符合中國家庭猛火爆炒的烹飪習慣。不過安裝嵌入式下進風灶具一定要注意在下方櫥柜增設二次進風通道,否則空氣不足將造成燃氣燃燒不充分,產生高濃度一氧化碳,甚至導致點火爆炸、面板爆裂等嚴重后果。
灶具發(fā)展
此前,燃氣用具每家只有最簡單的燃氣灶,產品結構也很簡單。灶面材料大多為鑄鐵,表面電鍍或噴涂等處理,沒有電點火裝置,工藝也處在比較原始的狀態(tài)中。2、發(fā)展階段(1980-1990年):耐用性和可靠性大幅提高1980年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隨之興起,國外各式各樣的燃氣用具紛紛進入中國,燃氣用具的生產企業(yè)也由原來的十多家猛增到近百家,企業(yè)類型也由原來的單一燃氣公司發(fā)展到有國營、集體、民營等各種企業(yè)類型,國外著名的燃具生產企業(yè)也開始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從而使燃氣用具的產品質量和外觀也有了根本的改變,產品的品種和功能也在不斷變化。在此期間,面板、燃燒系統(tǒng)、點火裝置也有了改進。面板材料有冷板噴涂,燃燒器有鑄鐵爐頭、表面電鍍或噴鋅處理,點火裝置采用壓電電子點火,提高了點火率,燃氣灶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有了提高。3、突破階段(1990年-2006年):品種增多,款式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