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的拆卸順序,與搭蓋正好相反。把苫氈的帶子、圍繩的活扣解開,外面三層圍繩去掉,一根一根盤好,放在牛糞筐里。拆卸蒙古包的時候,首先要把頂氈取下來,抖落上面的塵土,放在包北較遠的地方。再從頂棚開始拆卸。先從上面的那層開始,然后先取后面外層的頂棚,后取前面外層的頂棚。打過土后,將帶子放在里面,把頂棚左右兩邊對折起來,再將上面的部分折回來。取下頂棚外面的氈子以后,把圍氈上面的圍繩解開,把西北、東北的圍氈取下,豎著折起來卷放好。苫氈全部取下來后,開始拆卸蒙古包的架木。先取得是套瑙,先將壓繩解開,把內圍繩稍放松以后,套瑙才能取出來。然后把烏尼取下來。拆卸哈那時,先將拴在每一個哈那口子的繩子解開。哈那拆下縮小后,疊在一起,這樣捆扎也很方便。哈那的拴繩解開以后,從西邊開始卸哈那,最后把門框取下。
運載方法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從事游牧生產(chǎn),蒙古包的應運而生,給千萬里長距離的自由遷徙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1.搭蓋迅速 : 搭蓋蒙古包,什么季節(jié),什么地方都行。只要地面平整一些,周圍水草好就行。蒙古包因為是一種組合式的房屋,各個部件都是單獨的,一個女人都可以搭起來。到一個新的地方,把它從車上或駱駝乘上卸下來,等人生著火熬好茶的時間,一座蒙古包就搭起來了。
2.拆卸容易 : 拆卸蒙古包,比搭蓋還容易幾倍。圍繩、帶子都是活叩,很容易解開。帶子一解開,氈子和架木就自動分離。哈那、烏尼、套瑙都是分根分片的,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拆卸開并折疊起來。緊急情況下,一個人很快能卸完。
3.裝載方便 : 蒙古包的架木--哈那、烏尼、套瑙、門、都是分開的。外面覆蓋的頂氈、圍氈都是單個的,任何一件,一個女人都可以舉起來放在車上。蒙古包用駱駝馱運,用車裝載,都特別適合。千百年來已經(jīng)形成固定程式,想也不想就裝載完了。
4.搬遷輕便 : 除了套瑙以外,架木全用輕木頭做成,以便搬遷是輕便易行。蒙古包自古以來就是為游牧經(jīng)濟服務的,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沒有多余的東西。如果是有錢人家,就把東西放在轎車里,去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一般的人家,有兩三峰駱駝或兩三輛勒勒車就行了。
放牧也好,打仗也好,都是連家一起走的。所以蒙古語有一個習慣的說法,把'家園'稱為---格日特日格(家車)。
修造方便
蒙古民族一直自己制造蒙古包。蒙古高原有的是山林,木料不用發(fā)愁。剪下羊毛搟氈子,外面搭的東西就有了。剪下駝馬鬃、尾,就可以搓成圍繩和帶子。所用的料全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蒙古包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可以拆卸。哪個部件壞了、舊了,就可以把它換掉。蒙古包可以擴大,可以縮小。但是習慣上,蒙古人不喜歡縮小。兒子成家的時候,都要蓋一座小巧的新包。以備今后生兒育女,擴大氈包。擴大氈包的時候,把套瑙換掉,增加烏尼、哈那就行了。蒙古包這種制作容易,修理簡便的特點,使蒙古人使用它到現(xiàn)在。
永恒日晷
蒙古人通過對日出日落的長期觀察,按著太陽照進蒙古包的日影來計算時間。蒙古人使用日晷大概很久。據(jù)學者考證,從匈奴時代開始,蒙古包就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搭蓋。計算時刻最標準的蒙古包應是四個哈那(十四個頭)。六十根烏尼(門頭上有四根烏尼),門沖東南開,這是當初的規(guī)定。根據(jù)日光照進套瑙外圈、烏尼頭兒、烏尼中間、哈那頭兒、哈那中間、被桌、正座墊子、東面墊子、碗架腿子等劃分時間。根據(jù)這種劃分的時辰,可以有鐘點,有秩序的安排一天的營生??傊?,在家的人從蒙古包看日影,外面的人看太陽照在自己身上的影子,晚上看月亮和星星。
蒙古包計算時辰從兔(卯)時開始(按現(xiàn)在六點),到雞(酉)時結束(按現(xiàn)在十八點)。因此蒙古包本身就是日晷。生活在蒙古包里的人,至今還是靠看日影過日子的。
由內知外
蒙古包是氈子搭的,外面有什么動靜很容易知道。尤其是深夜,外面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牧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游牧部落從事牧業(yè)經(jīng)濟,尤其是羊群不入圈的季節(jié),狼和鷹猖獗的時候,兵荒馬亂的年代,蒙古包的這種作用發(fā)揮得更加明顯。相對農(nóng)業(yè)民族的房屋來說,蒙古包更適合從事牧業(yè)經(jīng)濟,有別的居室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
明亮殿堂
蒙古包給你一種寬敞明亮的感覺。蒙古包是一個半球體,蒙古包的套瑙開在當頂上,日出日落陽光都能照進來,因此始終敞亮。蒙古包的圓頂開在上方,煙塵很容易出去。套瑙和門口離得很近,空氣容易交換。蒙古包里永遠有明亮充足的陽光 ,始終洋溢著大自然健康清新的空氣。
其次,蒙古人經(jīng)過幾千年來的實踐,把氈包的各個部件用精巧的工藝制作出來,使它有著獨特的美感。從遠處看,它像草原上一顆潔白的珍珠。走近一看,氈包上的花紋更加清晰美麗。蒙古人在制作氈包時,在頂氈、頂棚、圍氈的邊上,都要用駝毛和馬鬃馬尾搓成細繩縫上去。在雪白的氈上鑲上一條黑邊,黑白分明,看起來非常美觀。在圍氈上箍緊的三條寬大的圍繩,與其交叉的六條繩索,把蒙古包捆出一種獨特的形狀來。在頂棚和圍氈銜接的地方,為了防止風灌進去,用皮條做成吉祥圖案,在包頂纏繞一周,是氈包顯得更加好看。另外,蒙古包的底部,用納有云頭花紋的氈子或刻著花草的木頭,做成墻腳圍子。蒙古包的氈子也很講究,周邊納有各種花紋,中間是吉祥圖案和云文圖案。蒙古包繡納的氈門,也格外美麗。門頭上的氈子或門框橫木,也要繡刻各種花紋,增加美感,包頂?shù)耐庹指钦急M風光。外罩也叫'有腿的頂氈'。用外罩布苫上頂氈,把套瑙那么大的一片正好挖掉即可。有了外罩的蒙古包,從哪個方向看也是蓮花瓣、云頭花。外罩有紅有蘭,宛如紅蓮青蓮。有了外罩的蒙古包,比一般的蒙古包更為鮮艷奪目。
包內部也有自己獨特的美。一則蒙古包的架木---哈那、烏尼、套瑙、門等做工講究,架木和苫氈很般配。二則在地面鋪滿納繡的氈子,用各種顏色毛線鑲出邊來,中間繡上云紋和吉祥圖案,看起來非常美觀。三則蒙古包里的家具,從佛龕開始,到被桌、箱子、豎柜、碗架,無不彩繪刀馬人物、翎毛花卉、山狍野鹿之類,色彩鮮艷,栩栩如生。坐在這樣的蒙古包里,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冷靜的史學家說,蒙古是一團永恒的火焰,曾經(jīng)點燃過這顆星球,也點燃過一群騎士的犀利眼神。熱情的詩人說,蒙古是一條無盡的長河,曾經(jīng)流淌在被嬌艷的晚霞迷醉了的黃昏,也曾經(jīng)流淌在被粗暴的黑暗劫持了的夜晚,還會流淌在被一聲鳥鳴喚醒的又一個黎明。
爺爺對我說,蒙古是一匹青色的狼,帶著上天賜予的使命,披著風雪勇猛的撲向曠野。奶奶對我說,蒙古是一只白色的鹿,帶著大地饋贈的溫柔,踩著四季優(yōu)雅的走向草原。爸爸對我說,蒙古是文革噩夢中撕裂心肺的嚎叫,同時被撕裂的還有我們的靈魂。媽媽對我說,蒙古是一壺寬容與堅韌釀成的烈酒,用來揉平所有的創(chuàng)傷。
格魯塞對我說,蒙古是一個世界皇族,眾汗之汗。丘吉爾對我說,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人為世界作出了大的貢獻。普希金對我說,蒙古是一堆馬糞,于是我便知道了詩人生氣時也會說粗話。李白對我說,胡無人,漢道昌,于是我知道了李白的作品不可能全都編入教科書里。
小學老師對我說,蒙古是那悠悠回蕩的長調,還有為它伴奏的馬頭琴。初中老師對我說,蒙古是俯視華北江南的忽必烈,也是馬踏多瑙河的拔都汗。高中老師對我說,蒙古是拋尸衛(wèi)拉特的戈爾丹,也是血殉科爾沁的嘎達梅林。大學老師對我說,蒙古是你肩上的一副重擔,你可以扔掉她一個跑過去領獎,也可以背負著她慢慢走到終點。云秀梅對我說,蒙古是一群迷路的孩子,等著你去在茫茫人海中把他們找回來。
對你來說,蒙古究竟是什么?是索云博飄起在奧運會場時的一次心動?是席慕容慨嘆“雖然我不能用母語來述說”后的一段惆悵?是成吉思汗這個名字帶給你的一種自豪?是看到孫中山“驅逐韃虜”之后的一陣狂怒?
也許,“蒙古”是在你降生之際騰格里烙在你靈魂上的一塊印記。這烙印,曾經(jīng)帶給你歡樂,曾經(jīng)帶給你自豪,曾經(jīng)帶給你痛苦,曾經(jīng)帶給你沮喪,曾經(jīng)帶給你期待,曾經(jīng)帶給你憤怒,曾經(jīng)帶給你希望。也許,你到死都擺脫不了這烙印帶給你的一切。它將駕駛著你的一生穿過這世界。當你終于有一天要壽終正寢的時候,回顧人生,快樂幾多?煩惱幾多?你會聽到騰格里的聲音:“所有的煩惱和快樂都是我恩賜給你的,因為,你是蒙古”。于是,你便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天命難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