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使用液化氣“三忌”
一忌液化氣鋼瓶臥放、倒置使用。有些人認為,液化氣鋼瓶是密閉容器,立放、臥放,倒置都一樣。其實,液化氣鋼瓶臥放、倒置是十分危險的。因為鋼瓶在立放時,瓶內上部是氣態(tài)石油氣,下部石油氣則是液態(tài),使用時打開閥門,氣態(tài)液化石油首先噴氣,隨著上部氣體的逸出,下部的液態(tài)石油又逐漸氣化。臥放、倒置則靠近瓶口處是液體,此時打開閥門,出來的往往是液態(tài)石油氣,其流經(jīng)減壓閥門后,迅速氣化并沖出,常常會竄起火苗,嚴重的還會引起火災。因此,液化氣鋼瓶只能立放,切不可臥放,倒置使用。
二忌給液化氣鋼瓶加熱,有些人為了使鋼瓶內的殘液氣化,采用開水洗或燒烤的辦法給鋼瓶加熱,這會引起爆炸。因為鋼瓶是按高溫度為60℃來設計的,用火等于給鋼瓶加熱,溫度很快升高,這時,鋼瓶內的液態(tài)甲烷、乙烷、戊烷等以極快的速度氣化,瓶內的壓力很大,有可能超過設計壓力使鋼瓶爆裂,造成火災和傷亡事故。
三忌自行處理液化氣殘液。有些人為了使液化氣瓶多裝些氣,隨意把鋼瓶里的殘液倒掉,這種處理辦法很容易引起火災爆炸事故。液化石油氣在常溫常壓下極易揮發(fā),體積能迅速擴大25——350倍,如果隨便將殘液倒入溝渠和下水道里,殘液體積便會迅速擴大,并向四周擴散,只要遇到丁點明火,溝渠、下水道內便會發(fā)生爆炸。因此,液化氣殘液應由換氣站集中收集處理,切不可亂倒。
廚房食用油的火災特點及滅火要求
隨著城市餐飲業(yè)的日益興旺,現(xiàn)代廚房烹飪設備在餐飲業(yè)中得到了廣泛使用,廚房烹飪設備及其排煙道引起的火災時有發(fā)生,有的甚至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廚房烹飪設備火災絕大多數(shù)是由于廚房操作人員使用食用油不當,引起食用油著火燃燒失去控制所致。廚房食用油的閃點溫度為160~280℃、自燃點溫度為315~445℃。在烹飪時,常常將食用油加熱到接近閃點的溫度,當溫度達到360℃以上時,油鍋內的油就開始自燃,短時間內油溫可達400℃以上;同時在烹飪加熱過程中,食用油的成分發(fā)生化學變化,形成了新的自燃點,其溫度比原來的自燃點溫度低28℃以下,這就是廚房油鍋火被撲滅后又重新復燃的重要原因。針對廚房食用油的火災特點,除了有效撲滅食用油表面燃燒的火焰外,還需進一步將其冷卻到新的自燃點溫度以下,以防止發(fā)生復燃。
廚房滅火妙招
家庭廚房發(fā)生火災后,我們如果能保持鎮(zhèn)靜,利用身邊的生活用品,可以方便快捷地把初期火災撲滅,防止發(fā)生更大損失。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方便有效的“滅火劑”可以利用:
1、濕布。初起火勢不大,這時可以用濕毛巾、濕圍裙、濕抹布等,直接將火苗蓋住,將火“悶死”。
2、鍋蓋。當鍋里的食油因溫度過高著火時,千萬不要驚惶失措,更不能用水澆,否則燃著的油就會濺出來,引燃廚房的其他可燃物。這時,您首先應關掉氣源,然后迅速蓋上鍋蓋,可以使火熄滅。如果沒有鍋蓋,手邊其他東西如盆等只要能起覆蓋作用的都行,甚至將切好的菜倒入鍋內同樣也能滅火。
3、杯蓋。家庭用的酒精小火鍋有時會在加酒精時突然燃燒起來,并會燃著裝酒精的容器,這時不能慌,千萬不能把容器摔出去,應立即蓋死或捂死容器口,窒息滅火。如果丟出去,酒精流到哪里濺到哪里,火就會燒到哪里。滅火時不要用嘴去吹,可用茶杯或小碗蓋在酒精盤上。
4、食鹽。食鹽也是一種撲救初起火災行之有效的滅火劑。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在高溫火源下,會迅速分解為氫氧化鈉,通過化學作用,抑制燃燒環(huán)節(jié)的自由基。家庭使用的顆粒鹽或細鹽均是滅廚房火災和固體陰燃火災的滅火劑,食鹽在高溫下吸熱快,破壞火苗的形態(tài),稀釋燃燒區(qū)的氧氣濃度,所以能使火很快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