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xiàn)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xiàn);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tǒng)偏好有關(guān)。
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羅漢,且在佛教界,羅漢像的繪畫與雕塑,也多以十八羅漢為主。自此,十六羅漢乃逐漸沉寂,十八羅漢代之而起。日本鐮倉光明寺也有十八羅漢像,據(jù)考證系南宋至元代期間之作。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有殺賊,應(yīng)供,無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證的果位。意譯為:一、可以幫人除去生活中的一切煩惱;二、可以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yǎng);三、可以幫人不再受輪回之苦。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凈,無明煩惱已斷,已了
脫生死,證入涅盤樂,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yǎng),于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凈,隨緣度化眾生。羅漢最早是從印度傳入中國。
十八羅漢名稱分別是:坐鹿羅漢、歡喜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綠松石雕刻瓶
在瓷瓶造型藝術(shù)中,常有簡單的裝飾作為確定其品名的。??如:象鼻瓶、孔雀瓶、雙鶴瓶、雙龍瓶、雙鳳瓶 、三羊瓶、鹿頭尊等 。它們的命名相對較統(tǒng)一,但以怪獸作裝飾的瓶,卻被人們給以不同的名稱,也即有虎頭瓶、異獸瓶、益獸瓶、益壽瓶之別稱。
此款綠松石雕刻瓶造型靈感就是取自“異獸瓶”諧音“益壽瓶”,含有年年益壽的吉祥寓意。這款綠松石雕刻瓶不僅雕刻款式獨特精美,其用料也極其考究,綠松石瓶身顏色優(yōu)美純凈,瓶口處有鐵線,更顯出其自然的氣息。瓶身光澤度極佳,在燈光的照射下瓶身呈現(xiàn)出幽美的光澤,體現(xiàn)其古樸優(yōu)雅的獨特氣質(zhì)。
瓶身上雕刻的異獸為奔跑造型,口吞如意珠,取益壽延年、如意納福之寓意。
綠松石瓜珠
它是一顆圓珠子在多個線條的分割下形成的一種非常像南瓜一樣的珠子,因此被稱作綠松石瓜珠。
綠松石瓜珠眾多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之一,是一種珠子般大小,但是卻不是珠子那樣的圓滑,它是一顆圓珠子在多個線條的分割下形成的一種非常像南瓜一樣的珠子,因此被稱作瓜珠。
瓜珠并不是現(xiàn)代人們所創(chuàng)作,在古代就已經(jīng)作為飾品出現(xiàn),瓜珠是一種非常簡單的,不需要太過精細的工藝就能做出來的一種工藝作品,正是因為這種便利,喜愛綠松石的人們可以自己動手制作一些瓜珠,這樣既能做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又能親身體驗這個過程,而瓜珠這個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也逐漸被大家做喜愛。
瓜珠的簡單制作不需要太多輔助工具,一把銼刀甚至就可以了,它不需要過于標準的圓,一顆近似于圓的珠子就可以了,然后均勻的將珠子銼出一道道深一些的圖痕,在稍微把棱角修一修就大功告成啦,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既可以和其他一些圓綠松石珠子串成一串,也可以和其他南紅瓜珠串成一串,非常有實用價值。
當然一些比較追求完美的瓜珠在圓和楞痕上要求也比較精準一些,其價值自然也就更高一些。在當前也存在一些老綠松石瓜珠,這些老綠松石瓜珠就是純手工工藝,棱角形態(tài)方面可能不是非常標準,但絲毫不影響我們對它的欣賞,但目前市場這種老綠松石瓜珠造假也比較多,因此大家在選購時需要仔細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