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診斷方面 陰道鏡檢查具有:①可反復檢查、無創(chuàng)傷性;②有助于鑒別下生殖道病變的性質;③及時發(fā)現(xiàn)癌前病變、早期癌;④提高活檢陽性率等優(yōu)點。
2.治療方面 在陰道鏡檢查后可提高治療的準確性,避免遺漏病變部位或過大范圍的治療所造成的不必要損傷。
3.隨訪方面 由于陰道鏡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傷性、可反復性等優(yōu)點,故可作為動態(tài)觀察病變發(fā)展和治療后療效評判等的有效指標。
4.科研方面 陰道鏡檢查是一種形態(tài)學方面的診斷措施,通過陰道鏡可觀察到用肉眼所看不到的細微變化,從而指導臨床治療等。由此可見,陰道鏡是一座架于臨床與病理形態(tài)學之間的觀察活組織形態(tài)學的橋梁,是臨床醫(yī)生用于診斷下生殖道疾病的有效武器。
陰道鏡圖像陰道鏡下正常圖像
1.上皮
(1)原始鱗狀上皮:為透明、光滑、均勻、富有彈性的上皮,在光源的照射下呈淡粉紅色。醋酸試驗后微微發(fā)白,碘試驗呈均勻深染的棕色改變。上皮下可見細小的毛細血管呈網狀、樹枝狀或放射狀排列。
(2)柱狀上皮:原始柱狀上皮在正常解剖結構中位于子宮頸管內,當宮頸炎癥或子宮頸損傷時或在高雌激素等因素作用下子宮頸管內柱狀上皮覆蓋于宮頸的陰道段表面。柱狀上皮為單層有分泌功能的高柱狀上皮,其透明性好,在光源的照射下呈深紅色。醋酸試驗呈葡萄狀水腫樣改變,顏色微微發(fā)白,碘試驗不染色。
(3)轉化區(qū):指位于宮頸的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之間的區(qū)域,包含以下四個特征:
1)化生上皮:鱗狀上皮向內生長取代柱狀上皮以達到修復宮頸糜爛面,修復之鱗狀上皮即為化生鱗狀上皮,簡稱化生上皮。陰道鏡下為透明、光滑、色略深于原始鱗狀上皮。醋酸試驗微白,碘試驗可根據化生上皮不同的成熟度,細胞內含有糖原的多少而表現(xiàn)為深淺不等的染色。
2)腺開口:散在分布于化生上皮區(qū),開口呈圓形或橢圓形,開口周圍覆蓋化生上皮,根據開口周圍有無白色上皮,白色上皮多少程度可將其分為I至Ⅳ型,正常轉化區(qū)僅可見少數(shù)I至Ⅱ型腺開口。
3)易位島:化生鱗狀上皮在修復宮頸糜爛面時呈指狀或舌狀向柱狀上皮區(qū)內生長,部分糜爛面未被化生上皮覆蓋,形成化生上皮區(qū)內片狀的柱狀上皮小區(qū),在陰道鏡下醋酸試驗后即見小片“葡萄狀”突起的“異位小島”,即陰道鏡下的異位島圖像。
4)納氏囊腫:即宮頸腺體囊腫。多見于慢性宮頸炎的患者。化生上皮在修復時覆蓋了腺體開口處,而殘留了腺體的柱狀上皮,導致分泌物的潴留、擴張形成囊腫。陰道鏡下見囊腫表面覆蓋樹枝狀血管,光源照射部分呈強反射,部分穿透進入,穿破囊壁見清亮囊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