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適應中國人的社會審美需要,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的傳統(tǒng)。
所謂寫生就是“移生動質”,就是“變態(tài)不窮”地傳達花鳥的生命力與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謂寓興,通過花鳥草木的描寫,寄寓作者的獨特感處,以類似于中國詩歌“賦、比、興”的手段,緣物寄情,托物言志。所謂寫意,就是強調以意為之的主導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國書法藝術一樣淋漓盡致地抒寫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對物像的描頭畫腳束縛思想感情的表達。
河北巽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原瑞升祥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佛像貼金彩繪的制作和明清書畫大家作品的修復及復制工作。并對武強年畫實行系統(tǒng)化開發(fā)整理。
于非庵(1888-1959),北京人。清末貢生,任北京畫院副院長,工筆花鳥大師。'以字畫和印出名'。早年師從齊白石,擅瘦金書,對后世姚聰?shù)葧疑钣杏绊憽K?閑人的文章'亦為人推重(周作人,《于非庵的筆記》)。所著《都門三記》(《都門釣魚記》、《都門藝蘭記》、《都門豢鴿記》)、《非庵漫墨》等小品,奕正神采,'松脆雋永',心存浩然,'很有興味。'(姜德明 ,《都門三記》)
河北巽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原瑞升祥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佛像貼金彩繪的制作和明清書畫大家作品的修復及復制工作。并對武強年畫實行系統(tǒng)化開發(fā)整理。
一般人對黃山壽(1855—1919)作品的初步印象,是題材通俗,用色浮艷,是標準的海上畫派代表。造成這種結論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他的學生眾多,傖俗的臨本泛濫。此外,他的兒子黃巘亦習家法,然其功力筆致,設色用墨,皆去乃翁甚遠。這些拙劣的模仿作品,在畫法與境界上,在書法與題款上,皆與黃山壽的本尊作品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