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渦街流量計應用的介紹
渦街流量計因為結構簡單、功能穩(wěn)定、壓力損失小、量程規(guī)模寬等特點是在液體測量當中有著很好的應用,當測量液體是經過管道中旋渦發(fā)生體時,發(fā)生旋渦的振蕩頻率是與流速成正比。在渦街流量計變送器當中,是以壓電晶體或是差動電容作為傳感器,在將檢測到的微弱振動信號擴大、濾波、驅動之后,輸出是與頻率以及瞬時體積流量成正比脈沖信號。整個電路可以制成打印線路板,就是俗稱的擴大板,流量變送器適用于渙散形,每一臺變送器是配接有1臺是依照頻率檢測的流量積算儀,現在已經有很多企業(yè)逐漸的在使用渦街流量計分布管理的形式。流量變送器原本是在擴大板后邊連接一塊改換板而形成的,是隨著渦街流量計與測控系統(tǒng)使用領域中在不斷的擴大,可靠性技術是在電力、冶金、航空、石油化工等工程與工業(yè)生產過程中起到了維護正常的工作作用,保證了現場的儀表 測控系統(tǒng)能正常工作的渦街流量計也會要求有高穩(wěn)定性與高可靠性。
美國早在1886年即發(fā)布過第.一個TUF專利,1914年的專利認為TUF的流量與頻率有關。美國的第.一臺TUF是在1938年開發(fā)的,它用于飛機上燃油的流量測量,只是直至二戰(zhàn)后因噴氣發(fā)動機和液體噴氣燃料急需一種高精度、快速響應的流量計才使它獲得真正的工業(yè)應用。如今,它已在石油、化工、科研、國防、計量各部門中獲得廣泛應用。
流量測量最早是由瑞士人開始的,在1738年,瑞士著名的物理學家丹尼爾·伯努利以伯努利方程為基礎,利用了差壓法測量了水流量。
1886年,美國人赫謝爾應用文丘里管制成了測量水流量的的實用測量裝置。
20世紀初期到中期,原有的測量原理逐漸走向成熟,人們不再將思路局限在原有的測量方法上,而是開始了新的探索。1910年時,美國人開始了槽式流量計的研究工作,這種流量計是用來測量明溝中水流量的。1922年,帕歇爾將水槽測量改革為帕歇爾水槽。
槽式流量計發(fā)展的同時,美籍匈牙利人卡門正在研究渦街理論,1911年到1912年,他提出了卡門渦街新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