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吸聲體結(jié)構(gòu):
①骨架。作為支承,可以用木筋、鋁合金或薄壁鋼等。
②護面層。常用穿孔率大于20%、厚度為0.1-1.0mm的穿孔或開縫薄鐵皮、鋁箔或塑料片。穿孔孔徑取4-8mm。
③吸聲填料。玻璃纖維材料,并以玻纖布等透氣性能良好、同時又有一定強度的材料作蒙面層。在潮濕環(huán)境中,也可采用單層或雙層穿孔板作吸聲層(為增加低頻吸收,穿孔率一般低于5%),取代多孔材料。
④吊件。如金屬吊耳、吊鉤、螺栓等。使用時,各表面均置于聲場之中,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材料的吸聲作用。
空間吸聲體具有用料少、重量輕、投資省、吸聲效率高、布置靈活、施工方便的特點。
空間吸聲體與室內(nèi)表面上的吸聲材料相比,在同樣投影面積下,空間吸聲體具有較高的吸聲效率。這是由于空間吸聲體具有更大的有效吸聲面積(包括空間吸聲體的上頂面、下底面和側(cè)面);另外,由于聲波在吸聲體的上頂面和建筑物頂面之間多次反射,從而被多次吸收,使吸聲量增加,提高了吸聲效率。通常以中、高頻段吸聲效率的提高最為顯著。
計主要考慮以下三個因素。
1.材料和結(jié)構(gòu)常見的空間吸聲體由骨架、護面層和吸聲填料構(gòu)成。材料的選擇應(yīng)視空間吸聲體的大小、剛度和裝修要求而定。骨架可采用木材、角鋼、薄壁型鋼等。護面層可采用塑料窗紗、塑料網(wǎng)、鋼絲網(wǎng)和各種板材(如薄鋼板、鋁板、塑料板等)的穿孔板,其板厚可取0.5~1.0毫米,孔徑可取4~8毫米,穿孔率應(yīng)大于20%。吸聲填料通常采用超細玻璃棉外包玻璃纖維布,其填充密度可取25~30千克/米3,厚度應(yīng)根據(jù)聲源頻譜特性在5~10厘米范圍內(nèi)選定。
2. 懸掛數(shù)量空間吸聲體的懸掛數(shù)量應(yīng)根據(jù)吸聲體的吸聲特性和降低室內(nèi)噪聲(或控制混響時間)所需增加的吸聲量來計算確定。當設(shè)計采用板狀空間吸聲體時,若吸聲體的總面積相當于建筑物頂面積的30~40%,可使板狀空間吸聲體吸聲的效率達到最佳值。而實際工程中為了滿足降低噪聲或控制混響時間的要求,空間吸聲體的總面積宜取建筑物頂面積的40~50%。
3.懸掛方式空間吸聲體大多懸掛于建筑物空間的頂部,且以離頂?shù)鯍炀佣唷0鍫羁臻g吸聲體可以水平分散吊掛,也可垂直分散吊掛,還可水平、垂直復合吊掛,在總面積相同情況下,降噪效果基本相同。水平懸掛板狀空間吸聲體的離頂高度一般為房間凈高的1/5至1/7左右;若條件允許,可掛得更低些,離聲源近些。為了提高懸掛空間吸聲體的建筑裝修效果,應(yīng)對空間吸聲體的形式、色彩、懸掛方式等進行綜合考慮。若使空間吸聲體懸掛成一定的藝術(shù)圖案,并與采光、照明、通風和建筑裝修等互相配合,則整體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