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傳統(tǒng)的河道護岸或護坡一般采用漿 砌石或混凝土,三面光,不透水,已不能適應自然生態(tài)治河的 理念;而石籠抗沖刷力強、透水性強,又是生物易于棲息的多 孔隙構造,所以常被用于多自然型生態(tài)型河流建設中。過去石籠的籠材為竹子或柳條,現(xiàn)在改為耐久性強的鋼絲。
石籠的結構形式
(1) 石籠格網護墊。石籠格網護墊是厚度為0.15 ~ 0.30 m的網箱結構。主要用作河道、岸坡護坡既可防止河岸遭水流、風浪侵襲而破壞,又保持了水體與坡下土體間的 自然對流交換功能,實現(xiàn)了生態(tài)平衡;既保護了堤坡,又可增 添綠化景觀。
(2) 石籠格網擋墻。石籠格網擋墻是由厚度為0.5 ~1.0 m的鋼絲格網網箱疊砌而成的擋土墻結構。用于代替漿砌石及混凝土成為河流護岸擋墻,亦用于陡峭岸坡的保護, 同時實現(xiàn)植被綠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
石籠護坡護岸的特點及作用:
(1) 較好的生態(tài)性。由于石籠的空隙較大,如果只單純地使用石籠,很容易形成植物無法生長的干燥貧瘠環(huán)境。因此,為使植物能早日生長,要給石籠覆土或填塞縫隙,而不能被動地等待洪水帶來的泥沙淤積。最好采用微生物及各種生物,在漫長歲月的加工下,形成松軟且富含營養(yǎng)成分的表土,實現(xiàn)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循環(huán)的目標。
(2) 較強的透水性。用塊石籠疊砌成的擋土墻,由于網箱內的填充料為松散體,存在較多的孔隙,可以充分保證河岸與河流水體之間的水分交換和調節(jié)功能,滯洪補枯、調節(jié)水位,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有利于砌體后土壤中孔隙水的排出,從而減少墻體后的地下水壓力。同時,地表水一旦入滲墻后土中,則可以通過砌體較快地排出,有效降低地下水位。
(3) 較好的抗沖性。六角網石籠用作護坡或擋墻工程,結構整體性好。據有關試驗證明,六角網石籠防護工程的防沖系數是一般拋石防護工程防沖系數的兩倍,且拋石護岸受水流沖擊時,石頭受壓后,一旦產生初始移動,岸坡土壤被沖走,從而導致整個防護工程損壞。而石籠網墊防護工程中的塊石即使產生位移,此時變形后的護墊結構將調整,達到新的平衡,而整體不會遭到破壞,從而有效保護岸坡土壤不遭破壞。
(4) 較好的防浪性。由于籠內填塊石存在一定空隙,風浪、浪峰上拍時,浪花被粉碎,減小了浪壓的沖擊力,風浪、浪峰退下時,因箱籠有空隙,破壞了風浪的真空吸力,又減小了對防護工程的破壞力度,加之整體結構可在風浪力作用時進行微調,避免了墻身出現(xiàn)裂縫的缺點。
(5) 較好的柔韌性。石籠網片的原材料可采用涂膜熱鍍鋅低碳鋼絲,構成網格的鋼絲有一定的強度,不易被拉斷,箱籠整體強度較高。低碳鋼絲承受適度的變形特點,可以將全部工程連成整體,不需分縫,即使由于某種原因使結構中斷裂一根網絲,也不會影響結構的整體性。特別在受地基土沉陷或墻后土有小的變形影響時,結構能進行自身適應性的微調,不會因不均勻沉陷而產生沉陷縫等,整體結構不會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