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歷五彩人物三足香爐:萬歷五彩器制作到了鼎盛期,它的特點為胎體厚重,釉面乳白瑩潤。三幅開光圖案裝飾效果極佳,老翁身著外套顏色分別為絳紅色、淡黃色和草綠色,神情泰然,須眉飄逸,或埋頭讀書,或低頭沉思,或伏案揮毫。頸部有“大明萬歷年制”款。
清代統(tǒng)治者入主中原后,以“孝”治天下,康熙時期祭祀風(fēng)氣盛行,乾隆時期成為社會發(fā)展空前繁榮的時期。景德鎮(zhèn)一代名師巧匠,以其聰明才智,將瓷器制作推向歷史的高峰。清乾隆豆青釉雙耳三足爐,瓷質(zhì)精細,釉色肥厚,里外滿釉,光潤勻凈,如脂似玉,雙耳自然連結(jié),高雅之中不失秀逸。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釉款。
清朝光緒的御用香爐是由玉來做,非常薄,用手電筒打在里面,外面可以看到光源。
青花海水紋香爐[6] ,明永樂,高55.5cm,口徑37.3cm,足距38cm。
青花海水紋香爐爐闊口,短頸,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兩朝天耳。內(nèi)施白釉。外壁通體繪海水江崖紋。
此器與青海省博物館藏“大明永樂年制”款銅爐器形相似。其形體碩大,青花色澤濃艷,暈散明顯,凝結(jié)的黑斑密布于紋飾中。紋飾寓意江山永固。能夠燒造如此有氣魄、紋飾精美的瓷器,反映出當(dāng)時景德鎮(zhèn)窯工高超的制瓷技藝。
明永樂、宣德時期瓷器上的海水紋通常有起伏相疊的波浪及涌起的浪花,其裝飾性比元代大大加強。
法器(fǎqì)又稱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
法器的種類十分的繁多,而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差異極大,因此在不同的時空因緣中,也產(chǎn)生了許多的變化。即使是相同名稱的法器,也因為時代、國家區(qū)域乃至宗教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制作方法上,有極大的差異。在佛教的工藝美術(shù)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