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磨機的鋼球是最常用的研磨介質(zhì),同時也是磨損消耗最嚴重的零件,鋼球的的巨額消耗給選礦廠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經(jīng)濟損失,因此,提高球磨機鋼球的耐磨性,延長使用壽命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意義。本文以軋制鋼球作為研究對象,對鋼球的磨損機理進行了研究探索。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試驗中球磨機的材料采用的軋制鋼球,鋼球后續(xù)熱處理工藝為淬火并輔以低溫回火,編號分別為1號~3號。同樣的試樣通過調(diào)整淬火+回火工藝后得到的試樣編號為Z1號~Z4號。磨損試樣是距鋼球表面17mm的矩形樣,所有磨損試樣按57mm×26.5mm×6mm尺寸取樣,試驗采用的設(shè)備為濕砂橡膠輪式磨損試驗機。磨損試驗條件為:細金剛砂和粗石英砂按1∶5比例的混合磨料,試驗載荷為68.6N,轉(zhuǎn)速為181r/min,試驗周次為20000次,磨制面均為近鋼球表面?zhèn)?。采用電子天平稱量磨損試驗的試樣磨損前后質(zhì)量差。用顯微鏡觀察鋼球的顯微組織,用TH320型洛氏硬度計測定鋼球硬度。
二、試驗結(jié)果
1、鋼球的磨損量分析
下圖所示為兩次工藝制得的鋼球磨損量,從圖中可看出,1號試樣的磨損量最大,2號次之,3 號最小。調(diào)整熱處理工藝后鋼球與之前相比,平均磨損量有所下降。從表面形貌發(fā)現(xiàn),磨損后表面存在大量的短程顯微切削痕跡,表面以犁溝為主并伴有剝落的痕跡,說明磨粒具有較高的硬度。
2、鋼球的顯微組織分析
在硬度點對應(yīng)部位從表面至心部間隔6mm觀察每個鋼球顯微組織變化情況,試驗中發(fā)現(xiàn)軋制鋼球1~2號樣從表面到心部全部為馬氏體組織且晶粒粗大;3號樣表面存在少量的珠光體,這也是導致其表面硬度較其他3個試樣低的原因。鋼球內(nèi)均存在大量的沿晶裂紋,說明是鋼球在較高溫度下快速冷卻時組織轉(zhuǎn)變應(yīng)力太大所形成的淬火裂紋。同時還發(fā)現(xiàn)1~3號試樣回火馬氏體組織不明顯,可能是回火溫度未達到或是回火時間不夠所致。
調(diào)整后的Z1~Z3號樣從表面到心部主要為回火馬氏體+微量貝氏體+微量殘留奧氏體,Z4號樣表面主要為回火馬氏體+微量殘留奧氏體,所有試樣中均存在微量殘留奧氏體,說明鋼球淬火后未回火或回火溫度低,時間短。Z4號樣表面存在的大量馬氏體組織是導致表面硬度較其他3個鋼球高的原因。
3、鋼球的力學性能分析
通過對鋼球的硬度分布得知,1號~3號鋼球的硬度較高,平均硬度在58~62HRC之間,其中1號試樣從表面到心部的硬度都較大,說明都為硬脆的馬氏體相,但1號試樣有硬度起伏,說明試樣內(nèi)部成分不均勻,有軟點出現(xiàn),但本試驗中未在顯微組織圖中找到對應(yīng)的點,3號鋼球的表面硬度較低,這與鋼球球表層淬火不徹底,組織中含有硬度較低的珠光體有關(guān)。調(diào)整后的鋼球Z1~Z3號試樣的硬度值在52~56HRC之間,與之前的試樣相比略有降低。但Z4號的硬度為60HRC左右,這說明Z4號鋼球的回火不徹底,馬氏體沒有完全轉(zhuǎn)變?yōu)榛鼗瘃R氏體組織,以致鋼球的硬度還處于較高水平。
三、結(jié)論
1、軋制鋼球淬火+低溫回火后,表面到心部的硬度都較高,其顯微組織都為馬氏體且內(nèi)部存在大量的沿晶裂紋,這說明鋼球淬火冷卻速度較大,且同一批次的鋼球晶粒度大小不一,組織均勻性較差。調(diào)整后的鋼球硬度除Z4號外,其它與之前相比略有降低,組織由硬度較低的回火馬氏體+殘留奧氏體組成。
2、一般的抗磨粒磨損材料,基體組織多為馬氏體。低碳馬氏體具有較高的強度、硬度和適當?shù)乃苄院晚g性,相比于同硬度的其他組織,它的耐磨性更好。但如果要對抗高強度磨粒的磨損,它的硬度還不夠高,耐磨性還有待提高。
3、通過調(diào)整鋼球的熱處理工藝,鋼球的硬度減小,韌性增加,特別是鋼球的內(nèi)裂紋較之前較少也較小,所以鋼球的磨損量與之前相比稍有減小,這說明適當調(diào)整熱處理工藝減低鋼球硬度,提高基體組織的韌性,并控制冷卻速度使鋼球在淬火過程中不易淬裂,可有效提高鋼球的耐磨性。
通過以上對球磨機鋼球的磨損量、顯微組織、力學性能的研究分析,得出鋼球磨損量的影響因素,為減小球磨機鋼球磨損提供一定的參考。
球磨機設(shè)備:http://www.findqmj.com/pros/qmproduct.htm 咨詢熱線:0371-6777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