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雕刻始于心,動于行
明清時期的紅木家具被譽為紅木家具界的巔峰時代,不管在選材方面,在雕刻技術(shù)更是一流,而且還透露出濃厚的文化底蘊。如今的紅木家具,雖然在雕刻方面的技術(shù)并不是比以前差,但是更多的是機器雕刻,手工雕刻很少,而且雕工在雕刻過程中缺少了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使命感。
影響紅木家具雕刻工藝的優(yōu)劣主要考慮2個方面:
1、底子(浮雕的底平面)清得干凈。
2、造型輪廓清晰、流暢,根腳干凈。這是指造型與底子接壤處不拖泥帶水,干凈利落。大致來講,主要用紅木工、紫檀工(乾隆工)、黃花梨工來評價一件產(chǎn)品的雕工。
紅木工:清中期以后才大量使用紅木,不少紅木老木器上出現(xiàn)的雕工橫豎線條往往不夠直,粗細略顯不勻,圓線不夠圓順,底子不太平整,輪廓有走神的,該凸的沒凸夠,該凹的沒到位。大家稱這種雕工為“紅木工”。
檀工(乾隆工):乾隆朝從上到下全社會對追求至工至美的心勁兒極高,社會審美評價體系徹底更新,要求一絲不茍。紫檀工(多表現(xiàn)在紫檀木上)一改以往所有細精方面的不足,使人精神為之一振。因為挑不出一點刀法、造型上的差錯與不足,令人不禁懷疑那不是手工所為,是用模具鑄造出來的。紫檀工是極為精湛的工藝而非藝術(shù),因為它以嚴苛的規(guī)范操作使工匠在雕刻過程中不出任何差錯,使雕刻作品達到相當完美的境界。
黃花梨工:清早期以前的黃花梨木器上的雕工精細程度與紅木工相似,但黃花梨工顯得生動活潑有靈氣。有人說黃花梨工是工匠不在木頭上邊打圖樣直接下刀雕刻,但紫檀工必須打樣,不然的話,器物上的造型不會如此對稱且不走樣。通過對比才感悟到紫檀工的裝飾意義大,黃花梨工則是裝飾加廣闊的意境。這可以提醒我們在觀賞雕工時除了看刀法是否細膩之外,還看我們能否有所聯(lián)想,是否還能有除工細之外其它的情感反映,例如:活潑、生機、枯寒、熱烈、樸拙等。
雕刻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考驗耐心,考驗耐力,也考驗工藝師的手藝,更考驗雕刻工藝師有沒有這顆心。熱烈慶祝王義先生被評為:
山東工藝美術(shù)大師
國家高級工藝美術(shù)師
中國紅木文化傳承大師
王作藝術(shù)家具創(chuàng)始人
中國紅木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文化促進會木作文化委員會會員
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參賽作品一等獎獲得者
有紅木文化奇才、紅木狂人、山東紅木文化第一人之稱
山東工藝美術(shù)協(xié)會理事
濟寧富民機械廠總經(jīng)理
濟寧王義文化藝術(shù)館館長
王義古典文化藝術(shù)家具館
欲了解王義紅木詳細情況請查詢“品牌故事王義紅木視頻”或“風云魯商王義視頻”山東電視臺專訪"固定電話:0537-2325998
移動電話:15898786618
生產(chǎn)廠地址:濟寧高新區(qū)同濟路潤華汽車廣場南500米路西
郵 編:272000
www.wangyi2009.com
http://www.jnwyhm.com
王義微信:1595374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