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物探技術發(fā)展簡況
我國煤田地質工作分為資源地質和生產地質兩個階段。資源地質階段的任務是為礦井設計服務的。主要解決礦井有關戰(zhàn)略方面的地質問題。生產地質階段的任務是為煤炭生產服務.是在資源地質階段的基礎上。查清資源地質階段尚未查清的地質問題和根本沒有查的更細的地質問題。上世紀50年代,資源地質和生產地質都處在從無到有的創(chuàng)建階段。當時技術水平低,地質人員除羅盤、鐵錘、尺子外,主要勘探手段是鉆探。此時資源地質、生產地質差距不大。到60.70年代,資源地質部門在不斷提高鉆探技術水平的同時,大力發(fā)展物探技術,地震、電法、重力、測井等物探手段得到廣泛應用。這時生產地質基本上仍以鉆探為主要勘探手段,物探技術工作尚處在萌芽階段。80年代,資源地質的物探工作得以進一步發(fā)展,使用了大型計算機、數字地震儀和數字測井儀等先進設備,基本上實現了物探數字化的目標,遙感技術和微機也得到普遍推廣應用。這時以鉆探為主的勘探方法開始向以物探為主的勘探方法過渡,進入了綜合勘探,綜合評價的時代,從而大大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距離。與此同時,國內生產地質也逐漸采用物探技術。盡管礦井物探技術在煤礦的應用還剛剛起步。但實踐證明:物探技術應用于煤礦井下是可行的,是有生命力的,是煤礦今后井下探測的發(fā)展方向。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CSAMT)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通過利用接地水平電偶為信號源而形成的電測探測法,被稱為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CSAMT),此方法采用了大功率的人工廠源,穿透能力較強、信號穩(wěn)定且信噪比較高,為了更好地進行對其的使用,在估計探測深度方面可以使用公式H=356 Ps/f 姨,由此得出,深度與頻率的平方根成反比,與電阻率則成正比關系,在頻率不變的前提下,電阻率決定著探測深度的大小,與天然場源相比,可控源音頻采用人工廠源激勵,會產生一些諸如近區(qū)效應、廠源附加效應等影響因素,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異常的復雜性,增加了異常解釋的難度。
礦山物探方法的選擇
礦山物探方法的選擇,一般是依據工作區(qū)的下列三方面情況,結合各種物探方法的特點進行選擇:一是地質特點,即礦體產出部位、礦石類型(是決定物探方法的依據)、礦體的形態(tài)和產狀(是確定測網大小、測線方向、電極距離大小與排列方式等決定因素) ;二是地球物理特性,礦井物探,即巖礦物性參數,利用物性統(tǒng)計參數分析地質構造和探測地質體所產生的各種物理場的變化特點。如磁鐵礦的粒度、品位、礦石結構等對磁化率的影響,采用方法的有效性等;三是自然地理條件,即地形、覆蓋物的性質和厚度及分布情況、氣候和植被土壤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