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物探介紹
礦井地球物理勘探,簡稱礦井物探,是特指在礦井地下開采空間進行各類地質勘查的地球物理方法的總稱。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特點。決定了礦井物探服務于煤炭安全生產的的重要性;同時我國的含煤地層特征、構造模式和開采條件的復雜性,決定了我國礦井物探技術發(fā)展歷程和內涵的獨特性。我國礦井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內容由四大類方法構成,這些方法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存在理論滯后、研究不足、人員匱乏等問題。
物探資料處理
首先對原始觀測數據進行整理,經過反復對畸變數據的剔除與校正、各測線的視電阻率反演以及地層地質資料的對比等過程,最終繪制出掘進工作面超前探測成果。通過對巷道工作面前方視電阻率剖面圖的分析,可以發(fā)現工作面前方的低阻異常區(qū)域。工作面前方探測區(qū)域內,出現2處視電阻率低阻異常,1號異常在工作面前方40m 處,2號異常出現在迎頭前方57m與64m處。通過探測,發(fā)現2處視電阻率低阻異常。結合先前研究過的地質資料,推斷此兩處異常處為裂隙發(fā)育地帶,生產時應做好防治水工作。
聯(lián)系測量
需要確定地面建筑物、鐵路和河湖等與井下采礦巷道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這種關系一般是用井上下對照圖來反映。眾所周知,由于地下開采而引起的巖層移動,往往波及地面而使建筑物遭受破壞 石油礦井物探,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如果采礦工作是在河湖等水體下進行,當地面出現的裂縫與井下的裂隙相通時,河水就有可能經裂縫流入井下而使整個礦井淹沒。因此礦井物探,我們必須時刻掌握采礦工作是在什么地區(qū)的下方進行著,以便采取預防措施。